热搜:fiddler git ip 代理 ios
历史搜索

高频前端面试题汇总

游客2025-01-06 19:45:01
目录文章目录
  1. 一、数据类型
  2. 二、ES6
  3. 三、JavaScript 基础
  4. 四、原型与原型链
  5. 五、执行上下文/作用域链/闭包

整理了一下高频的前端面试题,分享给大家一起来学习。面试前看看还是有些帮助的,也可以当做前端复习,让大家查漏补缺,如有问题,欢迎留言指正!

一、数据类型

1. JavaScript 有哪些数据类型,它们的区别?

JavaScript 共有八种数据类型,分别是 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Object、Symbol、BigInt。

其中 SymbolBigInt 是 ES6 中新增的数据类型:

  • Symbol 代表创建后独一无二且不可变的数据类型,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全局变量冲突的问题。
  • BigInt 是一种数字类型的数据,它可以表示任意精度格式的整数,使用 BigInt 可以安全地存储和操作大整数,即使这个数已经超出了 Number 能够表示的安全整数范围。

这些数据可以分为原始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 栈:原始数据类型(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
  • 堆:引用数据类型(对象、数组和函数)

两种类型的区别在于存储位置的不同:

  • 原始数据类型直接存储在栈(stack)中的简单数据段,占据空间小、大小固定,属于被频繁使用数据,所以放入栈中存储;
  • 引用数据类型存储在堆(heap)中的对象,占据空间大、大小不固定。如果存储在栈中,将会影响程序运行的性能;引用数据类型在栈中存储了指针,该指针指向堆中该实体的起始地址。当解释器寻找引用值时,会首先检索其在栈中的地址,取得地址后从堆中获得实体。

堆和栈的概念存在于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内存中,在数据结构中:

  • 在数据结构中,栈中数据的存取方式为先进后出。
  • 堆是一个优先队列,是按优先级来进行排序的,优先级可以按照大小来规定。

在操作系统中,内存被分为栈区和堆区:

  • 栈区内存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 堆区内存一般由开发着分配释放,若开发者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垃圾回收机制回收。

2. 数据类型检测的方式有哪些

(1)typeof

console.log(typeof 2);               // number
console.log(typeof true);            // boolean
console.log(typeof 'str');           // string
console.log(typeof []);              //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function(){});    //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              //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undefined);       // undefined
console.log(typeof null);            // object

其中数组、对象、null 都会被判断为 object,其他判断都正确。

(2)instanceof

instanceof可以正确判断对象的类型,其内部运行机制是判断在其原型链中能否找到该类型的原型

console.log(2 instanceof Number);                    // false
console.log(true instanceof Boolean);                // false 
console.log('str' instanceof String);                // false 
 
console.log([] instanceof Array);                    // true
console.log(function(){} instanceof Function);       // true
console.log({} instanceof Object);                   // true

可以看到,instanceof只能正确判断引用数据类型,而不能判断基本数据类型。instanceof 运算符可以用来测试一个对象在其原型链中是否存在一个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属性。

(3) constructor

console.log((2).constructor === Number); // true
console.log((true).constructor === Boolean); // true
console.log(('str').constructor === String); // true
console.log(([]).constructor === Array); // true
console.log((function() {}).constructor === Function); // true
console.log(({}).constructor === Object); // true

constructor有两个作用,一是判断数据的类型,二是对象实例通过 constrcutor 对象访问它的构造函数。需要注意,如果创建一个对象来改变它的原型,constructor就不能用来判断数据类型了:

function Fn(){};
 
Fn.prototype = new Array();
 
var f = new Fn();
 
console.log(f.constructor===Fn);    // false
console.log(f.constructor===Array); // true

(4)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使用 Object 对象的原型方法 toString 来判断数据类型:

var a = Object.prototype.toString;
 
console.log(a.call(2));
console.log(a.call(true));
console.log(a.call('str'));
console.log(a.call([]));
console.log(a.call(function(){}));
console.log(a.call({}));
console.log(a.call(undefined));
console.log(a.call(null));

同样是检测对象 obj 调用toString方法,obj.toString()的结果和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bj)的结果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 toString 是 Object 的原型方法,而 Array、function 等类型作为 Object 的实例,都重写了 toString 方法。不同的对象类型调用 toString 方法时,根据原型链的知识,调用的是对应的重写之后的 toString 方法(function 类型返回内容为函数体的字符串,Array 类型返回元素组成的字符串…),而不会去调用 Object 上原型 toString 方法(返回对象的具体类型),所以采用obj.toString()不能得到其对象类型,只能将 obj 转换为字符串类型;因此,在想要得到对象的具体类型时,应该调用 Object 原型上的 toString 方法。

3. 判断数组的方式有哪些

  • 通过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做判断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bj).slice(8,-1) === 'Array';
    
  • 通过原型链做判断
    obj.__proto__ === Array.prototype;
    
  • 通过 ES6 的Array.isArray()做判断
    Array.isArrray(obj);
    
  • 通过instanceof做判断
    obj instanceof Array
    
  • 通过Array.prototype.isPrototypeOf做判断
    Array.prototype.isPrototypeOf(obj)
    

4. null 和 undefined 区别

首先 Undefined 和 Null 都是基本数据类型,这两个基本数据类型分别都只有一个值,就是 undefined 和 null。

undefined 代表的含义是未定义,null 代表的含义是空对象。一般变量声明了但还没有定义的时候会返回 undefined,null 主要用于赋值给一些可能会返回对象的变量,作为初始化。

undefined 在 JavaScript 中不是一个保留字,这意味着可以使用 undefined 来作为一个变量名,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它会影响对 undefined 值的判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获得安全的 undefined 值,比如说 void 0。

当对这两种类型使用 typeof 进行判断时,Null 类型化会返回 “object”,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当使用双等号对两种类型的值进行比较时会返回 true,使用三个等号时会返回 false。

5. typeof null 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

typeof null 的结果是 Object。

在 JavaScript 第一个版本中,所有值都存储在 32 位的单元中,每个单元包含一个小的 类型标签(1-3 bits) 以及当前要存储值的真实数据。类型标签存储在每个单元的低位中,共有五种数据类型:

000: object – 当前存储的数据指向一个对象。
1: int – 当前存储的数据是一个 31 位的有符号整数。
010: double – 当前存储的数据指向一个双精度的浮点数。
100: string – 当前存储的数据指向一个字符串。
110: boolean – 当前存储的数据是布尔值。

如果最低位是 1,则类型标签标志位的长度只有一位;如果最低位是 0,则类型标签标志位的长度占三位,为存储其他四种数据类型提供了额外两个 bit 的长度。

有两种特殊数据类型:

  • undefined 的值是 (-2)30(一个超出整数范围的数字);
  • null 的值是机器码 NULL 指针(null 指针的值全是 0)

那也就是说 null 的类型标签也是 000,和 Object 的类型标签一样,所以会被判定为 Object。

6. intanceof 操作符的实现原理及实现

instanceof 运算符用于判断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属性是否出现在对象的原型链中的任何位置。

function myInstanceof(left, right) {
  // 获取对象的原型
  let proto = Object.getPrototypeOf(left)
  // 获取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对象
  let prototype = right.prototype; 
 
  // 判断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对象是否在对象的原型链上
  while (true) {
    if (!proto) return false;
    if (proto === prototype) return true;
    // 如果没有找到,就继续从其原型上找,Object.getPrototypeOf 方法用来获取指定对象的原型
    proto = Object.getPrototypeOf(proto);
  }
}

7. 为什么 0.1+0.2 ! == 0.3,如何让其相等 ?

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let n1 = 0.1, n2 = 0.2
console.log(n1 + n2)  // 0.30000000000000004

这里得到的不是想要的结果,要想等于 0.3,就要把它进行转化:

(n1 + n2).toFixed(2) // 注意,toFixed 为四舍五入

toFixed(num) 方法可把 Number 四舍五入为指定小数位数的数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计算机是通过二进制的方式存储数据的,所以计算机计算 0.1+0.2 的时候,实际上是计算的两个数的二进制的和。0.1 的二进制是0.0001100110011001100...(1100 循环),0.2 的二进制是:0.00110011001100...(1100 循环),这两个数的二进制都是无限循环的数。那 JavaScript 是如何处理无限循环的二进制小数呢?

一般我们认为数字包括整数和小数,但是在 JavaScript 中只有一种数字类型:Number,它的实现遵循 IEEE 754 标准,使用 64 位固定长度来表示,也就是标准的 double 双精度浮点数。在二进制科学表示法中,双精度浮点数的小数部分最多只能保留 52 位,再加上前面的 1,其实就是保留 53 位有效数字,剩余的需要舍去,遵从“0 舍 1 入”的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0.1 和 0.2 的二进制数相加,再转化为十进制数就是:0.30000000000000004

下面看一下双精度数是如何保存的:

高频前端面试题汇总 1

5. 如何获得对象非原型链上的属性?

使用后hasOwnProperty()方法来判断属性是否属于原型链的属性:

function iterate(obj){
   var res=[];
   for(var key in obj){
        if(obj.hasOwnProperty(key))
           res.push(key+': '+obj[key]);
   }
   return res;
} 

五、执行上下文/作用域链/闭包

1. 对闭包的理解

闭包是指有权访问另一个函数作用域中变量的函数,创建闭包的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一个函数内创建另一个函数,创建的函数可以访问到当前函数的局部变量。

闭包有两个常用的用途;

  • 闭包的第一个用途是使我们在函数外部能够访问到函数内部的变量。通过使用闭包,可以通过在外部调用闭包函数,从而在外部访问到函数内部的变量,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创建私有变量。
  • 闭包的另一个用途是使已经运行结束的函数上下文中的变量对象继续留在内存中,因为闭包函数保留了这个变量对象的引用,所以这个变量对象不会被回收。

比如,函数 A 内部有一个函数 B,函数 B 可以访问到函数 A 中的变量,那么函数 B 就是闭包。

function A() {
  let a = 1
  window.B = function () {
      console.log(a)
  }
}
A()
B() // 1

在 JS 中,闭包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可以间接访问函数内部的变量。经典面试题:循环中使用闭包解决 var 定义函数的问题:

for (var i = 1; i <= 5; i++) {
  setTimeout(function timer() {
    console.log(i)
  }, i * 1000)
}

首先因为 setTimeout 是个异步函数,所以会先把循环全部执行完毕,这时候 i 就是 6 了,所以会输出一堆 6。解决办法有三种:

  • 第一种是使用闭包的方式:
    for (var i = 1; i <= 5; i++) {; (function(j) {
            setTimeout(function timer() {
                console.log(j)
            },
            j * 1000)
        })(i)
    }

    在上述代码中,首先使用了立即执行函数将 i 传入函数内部,这个时候值就被固定在了参数 j 上面不会改变,当下次执行 timer 这个闭包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外部函数的变量 j,从而达到目的。

  • 第二种就是使用 setTimeout 的第三个参数,这个参数会被当成 timer 函数的参数传入。
    for (var i = 1; i <= 5; i++) {
      setTimeout(
        function timer(j) {
          console.log(j)
        },
        i * 1000,
        i
      )
    }
    
  • 第三种就是使用 let 定义 i 了来解决问题了,这个也是最为推荐的方式
    for (let i = 1; i <= 5; i++) {
      setTimeout(function timer() {
        console.log(i)
      }, i * 1000)
    }
    

2. 对作用域、作用域链的理解

2.1 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

(1)全局作用域

  • 最外层函数和最外层函数外面定义的变量拥有全局作用域
  • 所有未定义直接赋值的变量自动声明为全局作用域
  • 所有 window 对象的属性拥有全局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有很大的弊端,过多的全局作用域变量会污染全局命名空间,容易引起命名冲突。

(2)函数作用域

  • 函数作用域声明在函数内部的变零,一般只有固定的代码片段可以访问到
  • 作用域是分层的,内层作用域可以访问外层作用域,反之不行

2.2 块级作用域

  • 使用 ES6 中新增的 let 和 const 指令可以声明块级作用域,块级作用域可以在函数中创建也可以在一个代码块中的创建(由{ }包裹的代码片段)
  • let 和 const 声明的变量不会有变量提升,也不可以重复声明
  • 在循环中比较适合绑定块级作用域,这样就可以把声明的计数器变量限制在循环内部。

作用域链: 在当前作用域中查找所需变量,但是该作用域没有这个变量,那这个变量就是自由变量。如果在自己作用域找不到该变量就去父级作用域查找,依次向上级作用域查找,直到访问到 window 对象就被终止,这一层层的关系就是作用域链。

作用域链的作用是保证对执行环境有权访问的所有变量和函数的有序访问,通过作用域链,可以访问到外层环境的变量和函数。

作用域链的本质上是一个指向变量对象的指针列表。变量对象是一个包含了执行环境中所有变量和函数的对象。作用域链的前端始终都是当前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全局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也就是全局对象)始终是作用域链的最后一个对象。

当查找一个变量时,如果当前执行环境中没有找到,可以沿着作用域链向后查找。

3. 对执行上下文的理解

3.1 执行上下文类型

(1)全局执行上下文

任何不在函数内部的都是全局执行上下文,它首先会创建一个全局的 window 对象,并且设置 this 的值等于这个全局对象,一个程序中只有一个全局执行上下文。

(2)函数执行上下文

当一个函数被调用时,就会为该函数创建一个新的执行上下文,函数的上下文可以有任意多个。

(3)eval函数执行上下文

执行在 eval 函数中的代码会有属于他自己的执行上下文,不过 eval 函数不常使用,不做介绍。

2. 执行上下文栈

  • JavaScript 引擎使用执行上下文栈来管理执行上下文
  • 当 JavaScript 执行代码时,首先遇到全局代码,会创建一个全局执行上下文并且压入执行栈中,每当遇到一个函数调用,就会为该函数创建一个新的执行上下文并压入栈顶,引擎会执行位于执行上下文栈顶的函数,当函数执行完成之后,执行上下文从栈中弹出,继续执行下一个上下文。当所有的代码都执行完毕之后,从栈中弹出全局执行上下文。
let a = 'Hello World!';
function first() {
  console.log('Inside first function');
  second();
  console.log('Again inside first function');
}
function second() {
  console.log('Inside second function');
}
first();
//执行顺序
//先执行 second(),在执行 first()
3. 创建执行上下文

创建执行上下文有两个阶段:创建阶段执行阶段

1)创建阶段

(1)this 绑定

  • 在全局执行上下文中,this 指向全局对象(window 对象)
  • 在函数执行上下文中,this 指向取决于函数如何调用。如果它被一个引用对象调用,那么 this 会被设置成那个对象,否则 this 的值被设置为全局对象或者 undefined

(2)创建词法环境组件

  • 词法环境是一种有标识符——变量映射的数据结构,标识符是指变量/函数名,变量是对实际对象或原始数据的引用。
  • 词法环境的内部有两个组件:加粗样式:环境记录器:用来储存变量个函数声明的实际位置外部环境的引用:可以访问父级作用域

(3)创建变量环境组件

  • 变量环境也是一个词法环境,其环境记录器持有变量声明语句在执行上下文中创建的绑定关系。

2)执行阶段 此阶段会完成对变量的分配,最后执行完代码。

简单来说执行上下文就是指:

在执行一点 JS 代码之前,需要先解析代码。解析的时候会先创建一个全局执行上下文环境,先把代码中即将执行的变量、函数声明都拿出来,变量先赋值为 undefined,函数先声明好可使用。这一步执行完了,才开始正式的执行程序。

在一个函数执行之前,也会创建一个函数执行上下文环境,跟全局执行上下文类似,不过函数执行上下文会多出 this、arguments 和函数的参数。

  • 全局上下文:变量定义,函数声明
  • 函数上下文:变量定义,函数声明,thisarguments

本文前端面试题总结先到这里,由于字数太长,为了不给大家造成阅读疲劳,剩余内容在下篇进行总结哦。

标签:JavaScript